6/30/2008

【读者来信】找到属于自己的均衡点

一位读者在看了本博《改变你的局限条件》之后,给我发了一封email,谈了他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个人觉得他的这篇来信写的很不错,在争得其本人同意之后,登在这里,与各位朋友分享。

免责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博不负任何责任,请各位读者自行甄别。


博主


————————————————————————————————————

找到属于自己的均衡点

人生是局限条件下的均衡

感觉自己三个月以来的思考逐渐归于一点,在和不同人的交谈之中,发现自己的想法逐渐清晰。希望自己能想的通透,草记于此,算是整理。

所谓人生,是在局限条件之下的均衡。五常先生神来之笔,把道理讲的通透;可惜我天生愚钝,只局限传统经济学中,没有举一反三。在仙人点拨之下,茅塞顿开。

所谓局限条件是指广义的局限条件。它包括所有构成此时此刻此个空间中自我的所有因素。例如基因决定性别,儿童经历决定喜好,不胜枚举。师兄言,阅历决定脑袋。其实是说所有局限条件决定一个人的均衡状态。


认识自己

认识到局限条件的存在是简单的,但要认清局限条件的具体状况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人在本质上是透明的纸,通透而清澈。在降生后,社会开始着色,各种色彩通过身边的人和环境使得它慢慢浸染了一层又一层不同的色彩,深浅各异。例如中国人有儒教传统的红色[1],印度有自己传统的金色。而每个人又有所不同,南方人会多一抹绿色,而北方人多一抹黄色。最初的过程,人对于这种着色是无意识的接受,他并不意识到自己这个斑驳的存在,只是无意识的在行动。大部分人都会在某个年龄开始意识到这张斑驳的纸张的存在。(即所谓心智的开放,开始思考自己的思维)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所特有的红色,蓝色,黄色等等。他们渴望了解自己是什么?这是心智开放的开始,是人开始有别于动物的开始,也是人对于认清局限条件的开始。

非常不幸的是,大多数的人仅仅停留在了表层,他们以为那个斑驳的东西就是他们自己,他们最初就放弃了了解真实的可能;同时部分人开始尝试抹去一些色彩,了解更深层次色彩,更真实的自己,但是他们最终停留在某个层上,把那层色彩当作了自己,殉于途中;只有少数具有极大智慧和勇气的人,才能剥开所有色彩最终找到原始简单的自己,然后回到那张斑驳的纸上来。

认识自己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人性中有太多的陷阱和假象。拿我自己而言,我对于情感一直保持非常压抑的状态。我总是在逃避自己情感的表达。为什么呢?我和自己说,那是我本性所致,是很难改变的。当我说这句话的同时,我就已经拒绝了继续探索的可能性。自己回想起来,我也会有看**片的冲动,但我和自己说我不需要感情,这是多么可笑的事。刚才我的解释成了借口,而不是理由。认清自己就要打扫自己心底的角角落落,无论阴暗和丑陋。回避就是拒绝接受自己,认识自己的道路也就中断了。

智慧,勇气。迷失师渡,觉时自渡。把人看透了,把自己看透了。


找到均衡

什么是均衡?所谓均衡,是指Constrained Optimum。在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那什么是最大化?之于人则是效用(Utility)的最大化。那什么是人的效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仍然从人的本性入手,以短期和长期的观点进行分析。

我们此刻的愉悦是否是真实的?我在校园内被称为牛人,我有很高的GPA,很牛*的实习经历,我被尊重,因而我非常的愉悦。但当我换个环境,从校园走向社会以后,这里的愉悦感还会存在么? 短期的均衡由于局限条件太复杂,改变的太快,从而迅速瓦解。

但是,当和我珍惜的人在一起,获得的情感的愉悦;当我融入自然,获得冥想的体验。这样的愉悦感是相对稳定的,无论在什么的环境中都存在的愉悦感。我称之为真实,因为它来自人的本性。长期的均衡由于局限条件非常的少,因此能够长久的保持一致。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长期均衡呢?尽可能的改变自己的生存的环境。统计学上就是说采集各种情况下的样本,从海量的数据变量中中筛选出重要的统计量(Key Variable),也就是管理会计中说的Cost Driver。由于时间的不可控性,我们只能改变空间的维度。当你从走出浙大,走出杭州,自己属于学校,属于一个南方城市的局限条件改变了;当你走出浙江,走出中国,自己属于一个国家的局限条件改变了;当你走出亚洲,你会发现属于世界东方的局限消失了;当你走出城市,走向自然,你会发现自己属于社会的局限消失了。在局限被不断放松的过程中,你努力观察自己的变化,挖掘那永恒的几点这些就是属于你自己的Key Variable。这也就是科学上称之为一般化的过程。[2]

长期的均衡和短期的均衡多数时候是相冲突的。在一个三维坐标XYZ坐标中,如果我的长期均衡点是在(121,短期均衡点是在X轴。那么一个向量通常在这两个维度的射影是不同的。关注短期均衡的人,常常是疲于各种由于局限不同的均衡中跳来跳去,迷茫其一生。何其可悲!

长期的均衡点不是固定而不变的,而且由于要找到自己的长期均衡点需要付出非常多的时间。李志文给出的答案是,达到均衡的最快方法是不断的尝试,试错然后纠正。我是要举双手赞成的。一个决策最重要的是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找到同时具有这三者特征的信息,亲身的尝试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改变自己,改变环境

如果能走完上面两步,人则有了质的蜕变。开始了入门。最近读的《如何学金融》的文章讲的通透:真正的高手玩的是局限。

强者,利用局限,堆堆砌砌,找到自己的想要的均衡。

入道者,在局限中,写写算算,达到自己局限下的均衡。

弱者,茫然不知,在局限中茫然自失,漂泊一生。

要拥有完整的人生,需要尝试去改变自己的局限条件。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机遇!此谓人世间最大的磨砺。

改变环境的局限条件,《如何学金融》给出了一个例子。

改变自己的局限条件,甚难。要去改变自己,要从面对死亡开始,向死而生。逃避死亡的生命都是虚伪的。直面死亡,不逃避,去体会无助,体会渺小,体会恐惧。如果明天你就将走向死亡,你还会为今天的事而忙忙碌碌么?

从死亡中获得生的勇气!

我希望活的深刻,

汲取生命所有的菁华;

消灭所有非生命的部分;

因为我不希望,在我死去的那一刻,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死亡诗社》

获得改变的勇气后还需要获得改变的智慧,想明白。

改变自己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辞旧迎新。这和学骑车非常相似。初学者常常不敢把双脚脚抬离地面,犹豫不决甚至嚎啕大哭。当你第一次成功的骑过10m的距离的时候(我是父亲扶着我,然后突然撒手),你发现原来骑车并没有想想的困难。 改变如是。当你不肯放开攀岩的左手时,你无法爬的更高。看起来困难的东西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失败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年轻的生命来作足够的尝试~



[1] 红色只是代词,只是代表某色。后面比较类同。

[2] 老田提醒我。称之为Key Variable,是因为这些变量也受着一些局限条件的影响,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也是会改变的。


1 条评论:

Emily 说...

I guess I know who wrote this.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