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08

关于太极拳的几点辨析



关于太极拳的几点辨析

1.有人认为陈式太极拳区别于其他太极拳的最大之处,就是陈式太极拳架强调发劲,在发劲的刹那,将绵绵不断的平稳呼吸变得粗急。破坏了养生的状态。所以冯志强老先生在70岁之后,他的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答:事实上陈式太极拳讲究松而不软,刚而不僵,强调发劲也强调化劲。陈式太极拳发劲前先蓄劲,然后打出,但这却并没断。蓄劲时已经暗含了发劲的势态,发劲时也暗含了回劲的势态,况且神意俱连绵未断,正所谓形断势不断,势断意相连,意断神可接。况且发劲本身由脚而腰而肩背而手臂连绵不断一气贯穿,怎么能叫断呢?太极拳经上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阴阳合而太极,阴阳分而无极。发劲与化劲恰是一对阴阳,只有化而没有发,就是只有阴而没有阳,怎么能叫太极拳呢?而且我没听说过哪家太极拳没有发劲的,只不过有的含蓄,有的外现而已。
冯志强先生年老后发劲变的不明显,那是他个人的体悟,也只不过改变了发劲的表现方式而已,我相信冯先生的发劲功夫又有了新的进展。从养生方面没有任何资料显示陈式太极拳养生效果不好。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陈式太极拳改善了我的体质,治好了长期困扰我的疾病。以事实而论,我相信陈式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效果。

2.还有人说陈式太极拳有刚强的动作,说陈式太极拳不是太极拳,太极拳应该是柔的。
答:事实上,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刚柔相济,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与柔也是一对阴阳,只有柔没有刚,就是只有阴没有阳,怎么能叫太极拳呢?事实上,所有的太极拳流派都是讲究刚柔相济的,正所谓外示安逸,内含金刚,绵里藏针。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绵里少了那根针就只能做衣服护体,但扎不了人了。

3.太极拳讲究后发制人,舍己从人,那不是丧失了战斗的主动权了吗,如何能战胜敌人。
答:《孙子兵法》讲“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而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则能改变不利的形势,让敌人“俟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一点是取胜的必备条件。武者交手,向来强调掌握主动权,占住先机,方能克敌制胜。故武谚有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又云: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与高手过招,常会觉得自己的每一举动都已陷入对方的算计之中,有如置身网内,周身之力全使不出,处处不得劲。此便是已“致于人””,必败无疑。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太极拳可谓又将这一原则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太极拳不主搏人,而是以逸待劳,待敌人进攻之时,借对方之力击打对方,故称借力打力。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顺其自然,即不主动攻击敌人,不与敌人作正面冲突,而是顺着对方。乍看来似乎太极拳丧失了主动权。事实上,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是在保持自己有利地位的前提下的舍己从人,是保证自己优势境况的条件下的顺其自然,而不是无原则无条件的一味避让。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有如挖好了陷阱等敌人来跳。太极拳的高明之处正在于看似被动,实则主动,以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被动,胜人于无形之中,所以才巧妙。

4.太极拳以柔克刚,柔怎么才能克刚呢?
答:太极拳之“柔”不是绵软无力之“柔”,而是百炼精钢之后,所成之“柔”。功力的表现者曰劲。劲力一般有刚柔之分。然而劲力之刚柔不可强自分之。刚非僵硬之蛮力,柔非绵软之无力。软中有硬之弹力谓之刚,硬中有软之韧劲谓之柔。刚柔之性如弹簧,弹簧之柔韧曰柔,弹簧之弹颤曰刚。簧无柔则无刚,无刚则无柔,故刚柔实为一体。柔者,即是百炼精钢绕指之柔,故曰柔而不软,刚而不僵。柔者是一种劲力,软者是一种状态;刚者是一种劲力,僵者是一种状态。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即为极松到极紧,极柔至极刚。刚柔无所谓优劣,两者兼而有之,且能随机而变,应势而变,方为懂劲。武术者非练刚,也非练柔,而是练能刚能柔、欲刚则刚、欲柔则柔之混元劲,其性如弹簧。
当有外物施力于弹簧之上时,弹簧就会收缩,此时弹簧发挥柔性,借外力积蓄自身之能量。当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弹簧便发挥刚性,将所蓄之能量一举反施于外物之上,从而将之弹开。所以太极拳的柔是为了借对方之力、借对方之势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势态,然后以刚劲之方式反击对方。这便是所谓的借力打力,以柔克刚。这种弹劲加上螺旋劲,更能发挥奇效。

关于太极拳的几点辨析




伍拾柒

最后一点,我所要说的是,不战到最后一刻,决不轻易抛弃,决不轻言放弃。只要还没有彻底击溃对方,就决不放松,一鼓作气,直至彻底击垮对方之身心;只要还没有彻底被对方击垮,就决不放弃,顽强拼搏,或许转败为胜之转机就在身后。此为交手要诀之七也,不仅要击败敌身,而且要击溃敌心。

伍拾捌

本篇之交手要诀所主要讨论的是在对敌之时,自身之意念、身体应如何配置方能达到最优之状态,而于具体之战略战术涉猎较少。也便是说,此卷之交手要诀更关注自身,关注在自身现有之条件下如何达到最优状态。而未深入关注外部。此非鄙人力不能及,更非鄙人认为其不重要,只因鄙人看过日本剑术家宫本武藏之《五轮书》,认为此书于具体战术已讲解备足,鄙人自认不能过之,实无必要花费太多时间于论述此道上。至于战略之道,则古之兵法家孙武之《孙子兵法》亦足矣,我亦不欲多言。我之战略战术之道与此二者无大差异,多言之不免与此二者雷同,非我之愿也。有兴趣者可参看此二书。

伍拾玖

武学之大家者,交手之时,神意集中于虚无,无所想而无所不想,无所应而无所不应。敌一动,吾自有所应以克之,故能手中无招,心中无招,应敌而变,出手成招也。神意如虎,神意如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以目视,而以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乃达混元之境。当其时也,无所不含、无所不容、无所不生、无所不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陆拾

自然动作与动作自然是不同的。习武练功要求之自然是动作自然,而非自然动作。所谓自然动作指人们日常之中所作之自然动作。动作自然则指于任何动作中都要求最和顺、最协调、最稳定。于不自然之动作中练出的动作自然才是真正之自然。与人交手时是无暇让你作自然动作的,且当此时自然动作多数是无效动作,你所能做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动作自然,唯有如此,方能抓住时机,顺势打,连环击,击溃敌人。

陆拾壹

武学追求“空”、“无”、“柔”。需知“空”非一无所有之空,而是历尽所有之“色”之后,复归于平淡,心中不为“色”所惑之“空”。“无”非一无所有之“无”,而是历尽所有之“有”之后,复归于平淡,心中不为“有”所役之后的“无”。“柔”不是柔弱无力之柔,而是百炼精钢之后,所成之“柔”。空即非空,无即非无,柔即非柔,吾不知何以名之,故名之曰混元,或谓之道也。

陆拾贰

武学之“静”,非静止不动之静也,而是有向四面八方、各方各面相同动态之势态,最终表现出来却是不动之“静”也。然而也随时为向任何方向移动作好了准备。至于最终究竟动向何方,则是取决于敌之动也,我则随机应变以克之。此则非功深而神意如鉴者不能为焉。

陆拾叁

武学之“不用力”,非不用力也,而是向四面八方、各方各面用相同之力,最终表现出来却是“受力平衡”之不用力也。然而也随时为向任何方位用力作好了准备。至于最终向何处用力则取决于对方,我则随机应变。此则非神意集中于虚无之神意如鉴,而至混元之境者,不能为焉。

陆拾肆

世之习武者,但求习武入道,而以格斗为下乘,不屑为之。实则入道的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入道的不是技艺,而是心。当你用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至尽善尽美,合乎自然之理,入乎自然之境时,自然就入道了。挑水砍柴,无非大道,而况于格斗之道乎?!格斗之道,当用心为之,以至于尽善尽美,合乎自然之理,入乎自然之境时,也便自然入道了。但求习武入道而不屑格斗之武者,实不知何谓道,何谓入道,诚可悲也。世之最可悲者,非不知何谓道者也,亦非不能入道者也,而为自以为入道,却不知何谓道者也。

《苦楼论拳》 第二卷 《交手要诀》 至此完结

苦楼论拳 第二卷 交手要诀(7)



肆拾玖

与人交手,宜上下相随,前后相合,左右互应,整体出击。击之不散,攻之不破,浑然一体,无隙可入,方为守之精也;随机应变,顺势击敌,得机得势,无孔不入,方为攻之妙也。

伍拾

与人交手,不可怯敌。怯敌则惧敌、疑敌,必致力度小、速度慢、预兆大,出手犹豫,贻误战机,打击无效,反为人制。出手务求果断,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占据主动地位,鼓舞斗志,以雄鹰捕鼠,恶虎扑羊之势,威慑敌胆,震撼敌心,一击溃敌也。

伍拾壹

与人交手,务求出手预兆小,招式简捷、精练、直接、幅度小、速度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之简捷非空洞无物之简单,实为包涵一切变化,铅华洗尽,返朴归真后之简捷。诸君在此宜深究细研也。

伍拾贰

呼吸是沟通内外的一个桥梁,对内以调神意,对外以合筋骨。呼吸是调控节奏之关键。练拳之时,呼吸宜细、匀、慢、长、深,交手时则纯任自然。发劲之时的呼吸不仅作提供氧气之用,而且同时是发劲之信号,有如古之令旗也,调节控制发劲之节奏,以调神意,合筋骨。

伍拾叁

交手要诀之一:心狠、手辣、眼毒。
交手要诀之二:顺势打、连环击。造势、借势、顺势;造力、借力、顺力。
交手要诀之三:快、硬、力、活、准、狠、隐、稳,八功也。
交手要诀之四:诱敌、惑敌、惊敌、乱敌。
交手要诀之五:察己之实,辨敌之需,避敌之盛,惰敌之锐,避实击虚,以实击虚。
交手要诀之六:手脚并用,声东击西,指下打上,上惊下取。

伍拾肆

以上所言之六条为交手之基本要诀也,实为前五十条之总结、概括。最宜细究深研,心领神会,以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时,乃达混元之境也。

伍拾伍

练拳,需在练中想、想中练,悟后打、打后悟,如此方能进步。武术之练法、演法、打法是不同的,需分别对待。练法追求功力,演法追求美观,打法追求战效。练法求功力,各种姿势尽求开展,使筋骨、肌肉易于发达;用法则求攻效,宜紧密,使精神内守,不虚耗气力,得势则进有余裕,失势亦不落空而为敌所乘。武者需深思之。

伍拾陆

实战是检验功夫之唯一标准。实战是武术之灵魂,是武术之根本出发点与最终目的。实战的功夫只有在实战中才能练出来。只有多实战,常实战,把实战当成家常便饭者,才能练出实战之功夫。一个未经过实战训练之武者,犹如一个未下过水之游泳者,不管其理论水平有多高,终为一个空说家,无任何实际意义。

10/25/2008

苦楼论拳 第二卷 交手要诀(6)



肆拾壹

与人交手,防守之术有二,曰:架、闪。架者,招架也,格、挡、勾、挂、封、抄者也,宜随其力,顺其势,螺旋接手,弧形圈化,弹抖接击也。其尤以提膝防为重,务须多加练习。闪者,躲避也,左晃、右闪、后撤、下潜、跳跃也,贵速、准,使敌擦吾身而过,似接似不接为妙,以其利于反击也。

肆拾贰

与人交手时,攻防实为一体,不可偏废。需知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后即防,防后即攻;攻即是防,防即是攻,攻防一体,此为攻防之妙也,务须仔细体悟,勤加练习。

肆拾叁

与人交手时,贵变、惑。与人交手,瞬息万变,不可心有拘泥,形有制约。当其时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之运用,在乎一心。故战术之道贵变,能随机应变而恰如其分为妙,务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以实击虚。战术之妙在乎疑敌、惑敌、乱敌,敌疑而惑则乱,乱则我有机可乘。乱敌之术贵惊其神、乱其心。指上打下,声东击西,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取胜之道也。或故露空隙,动之以利,此亦惑敌之术也,我则以逸待劳,寻其破绽而击之。

肆拾肆

与人交手,需善观距察机,此则需交手时沉着、冷静而机警、灵敏。控制距离与位置以求己之攻防皆顺,敌之攻防俱背。距离不同,所应采取之攻击之术亦不同,一般而言,远踢近打贴身摔,总需运用随心,顺势而击。夫时机也,最宜察敌之虚也。惰其锐也、避其强也、乘其懈也、击其虚也。总需功深而多战者,方能运用随心,得机得势。

肆拾伍

与人交手,攻心为上,待敌心乱神惊之时,取敌最易。攻心之术,其一便是以气势击人,压过对手之气势,便高对手一筹。敌人气势受挫,便会心生惧意,从而十成之功不能用其七。而我则气势大盛,十成功力能发挥至十二。以十二击七,猛力出击,必能一击毙敌。攻心之术,最宜攻敌之目,击眼则神惊,神惊则心乱,乃可一举破敌。攻眼宜用穿掌,连环三穿掌,纵不能伤敌亦足以乱其心神矣。

肆拾陆

交手之时,节奏亦是胜负之一重要因素。节奏是动作协调之令。节奏和则动作协调,节奏不和则动作散乱。与敌交手,需善全我之节奏而乱敌之节奏,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阻断对方之节奏,则敌人会感觉气势受挫,招式受阻,动作散乱,身心不协,自乱阵脚,处处不顺畅。我则可以寻其薄弱点,一击溃敌。瞅准时机,打入进去,破坏对方之节奏,乘机将其挫败,是制胜克敌的一个诀窍。

肆拾柒

拾柒与人交手,最宜能料敌先机,胆大心细,出奇制胜。此则需交手之时,神意集中于虚无,入凝寂之境,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不为目中之见所惑,而以心中明镜识其本意,此则可入无上混元之境矣。

肆拾捌

夫与人交手,宜手脚并用,指下打上,上惊下取,方能有奇效。双手相互为应,双脚相互为应,手脚相互为应,互相掩护,连环出击,有如常山之率然,周身攻防配合精密,不予敌可乘之机。周身即防,周身即攻,此为制胜之门。

10/21/2008

【通告】个人通信地址/明信片


今天接到原来同住Sunrise-Tode的朋友电话,原来收到来自香港的GF的明信片,从海路走的话,应该在一个月前寄出的,真的很感动,无奈的是我早已搬走。

好了,也就是说,我搬家了,9月30号最后两个小时被keio赶出来找的地方,和一位今生今世注定要陪伴我,相互谩骂,相互激发的兄弟住在一起,一个内心深处和我极其相似,处事方式却截然相反的哥哥。这中间有太多的故事,让我这个到日本一个多月的新人,对东京对日本的了解甚至可以超过来这里好几年的人们。我内心无比的清楚,自己多么幸运,日本一年,如果运气好,也许我就经历了一般人要花10年才能经历的路。

以前和老田曾经聊起大学毕业对年轻人的冲击,很多人就是挡不住这样的洗礼,最终淹没在世俗的沙漠中。所以更加幸运的是,我经历了冲刷,却顽强的生存下来,自己的内心不但没被打垮,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大哥因我而改变,我也因他而迅速成长。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好了,言归正传,我目前的通信地址是:
〒120-0044,日本国東京都足立区千住綠町一丁目21番地23,203室,鄧東陽
移动电话:+81-90-9830-1248 (softbank)



同时,请朋友们将通信地址发给我,要开始寄明信片了。

10/19/2008

苦楼论拳 第二卷 交手要诀(5)



叁拾叁

与人交手,招式尚在其次,功深者胜。功深者,可随心所欲地自由控制整个身体,可任意而为地自由控制一切之力,包括内在之力与外在之力。功深者最重筋韧骨坚。筋韧则周身关节随意动转,运用随心;骨坚则一身铁骨,碎砖裂石,无坚不摧。筋韧则周身灵活机敏,如猿似猫,且能发弹抖炸力。爆发劲力,最为实战之重。骨坚则力大势沉,如石击卵,无往不胜,。能壮胆坚心,有恃无恐。筋韧骨坚亦是我所谓炼筋骨之最大目的。筋骨锻炼之诀要在于撑筋拔骨,周身弹抖。另外,筋韧骨坚亦与神意为相互促进。神意练达者,胆壮心坚,则筋骨之用能发挥奇效,益进筋韧骨坚;筋骨练达者,有恃无恐,则益发胆壮心坚,神意净静。恰如谚云:胆大艺高,艺高胆大。

叁拾肆

功力之表现者曰劲。劲力一般有刚柔之分。然而劲之刚柔不可强自分之。现今之武者多重柔而轻刚,实误入歧途也。刚非僵硬之蛮力,柔非绵软之无力。软中有硬之弹力谓之刚,硬中有软之韧劲谓之柔。刚柔之如簧也,簧之柔韧曰柔,簧之弹颤曰刚。簧无柔则无刚,无刚则无柔,故刚柔实为一体。柔者,百炼精钢绕指之柔也,故曰柔而不软,刚而不僵。柔者,劲力也,软者,状态也;刚者,劲力也,僵者,状态也。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即为极松到极紧,极柔至极刚也。刚柔无谓优劣,两者兼而有之,且能随机而变,应势而变,方为懂劲。武术者非练刚也,亦非练柔也,而能刚能柔、欲刚则刚、欲柔则柔之混元劲也,其性如簧。

叁拾伍

力之方向不变者曰直劲,力之方向变化者曰曲劲,变化轨迹为圆者曰滚劲。直劲力大、速快、简单、直接,然而变化少,易化解。曲劲变化灵活,然不够简捷。直劲与滚劲之组合力曰螺旋劲,兼善两者之长,最为拳家所重。

叁拾陆

夫与人交手,最强莫过于爆发之劲力。爆发之劲力是力量与速度之统一。发劲之时,务求动作协调、准确、连贯,无一丝挂碍,呼吸规整。力登于足,主宰于腰,通于肩背,形于手指,总需一气贯通。出手要远,发劲要短,取势要险。爆发劲发放时务需放松,以增加出击之速度,接触目标之刹那,整体骤紧,腹部猛沉,腰部猛拧,周身猛旋,骤然吐气,力量骤然集中,突然加速过位,落点极刚,劲长而透。随后趁劲力反弹之势迅速复原,放松,以为再次进攻做好准备。其行也迅雷不及掩耳,疾电不及瞬目。

叁拾柒

夫发力也,不止要会在静态、稳定状态下发力,更贵在能随时发力、随势发力、随机发力。夫与人交手也,战机瞬息万变,无暇思考,无暇准备发力,更无暇创造静态、稳定之条件。故需练得周身各部灵活敏捷,能各自施展功能,又能密切配合,能随时发力,随势发力、随机发力,发力之前可随意改变力点、速度、方向,发力之后则迅速还原守势,且守中有攻。

叁拾捌

夫与人交手也,招式贵简单、直接、有效,而忌繁琐、花哨。然而其之简单非空洞无物之简单,而是包含了一切之变化而反朴归真、铅华洗尽后的简单,如李氏所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如佛家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道家所云:大巧若拙之谓也。亦是我所谓之混元之境也。形意拳之崩拳至简,而功深后,其简则为至巧、至妙。昔者,郭氏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其之崩拳非崩拳也,以崩拳之形而实六要之功也,谓之混元。

叁拾玖

武术格斗之戒备势,无一定之势,不必拘泥,其之采用,各家不同,然则其基本原则无异也。戒备势务求周身规整、自然;不影响攻击之情况下,自身暴露之击打面最小;护好周身各处要害,尤以头部为要;两手一攻一防,两足便于前后左右移动,且能随时起腿。夫戒备势也,需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一体。

肆拾

与人交手,攻击之术有四,曰:截、追、迎、换。截者,敌力未出而截击;追者,敌力已出而追击;迎者,敌力正健而迎击;换者,一拳换一拳之换击。截击贵料敌先机,以逸待劳,最是神妙;追击贵速快势捷,防后即攻,须知防之形已含攻之势也;迎者,以横破直,以直破横,避其力点,以强击弱也。换者,以一轻拳换一重拳,以最小之代价博最大之效果。

10/13/2008

苦楼论拳 第二卷 交手要诀(4)



贰拾伍
凡与人交手,不外乎手、眼、身、腿、步。手者,手法也;眼者,眼法也;身者,身法也;腿者,腿法也;步者,步法也。然而此五者不可强而分之,实为一体,总需协调而进,相互配合,乃能发挥奇效。待功深后,乃可知手法非手法,眼法非眼法,身法非身法,腿法非腿法,步法非步法,实为一体,谓之功力。
贰拾陆
手法者,贵快、恨。两手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前一后,一攻一防,不可偏废,有如常山之蛇,连环出击。一般而言,若无一击必杀之机会与信心,切不可双手同时出击,总以一攻一守为善。出手务求速度快、力量重、力点准、预兆小、方法巧。手法宜滚钻出入、有隙则击,受阻则变,见缝插针、得机便打。手法之用宜不松不紧,松紧合一,以便随时变化、随势变化、随心变化,不可有所拘泥,亦不失其劲力。手法之运用以击眼为妙,击眼则惊神,惊神则有隙,有隙则有攻,有攻则能胜。
贰拾柒
眼法者,贵毒、准。目为神之现、心之窗,一身精神具乎双目。目毒则心狠、手辣、志坚、胆壮;目准则能察敌之变,料敌之先。故云:眸子练得精,打人占上风。又交手之时,击眼为要,意在惊神。故云:拳打一愣神。凡此皆需练眼法。凡武学高手无不目光湛然,精光四射。待功深后,乃可知练眼法非在练眼法,而在练神意;练听力非在练听力,而在练神意。此时神意集中于虚无,神意如鉴,无所想而无所不想,无所应而无所不应。正是“不以目视,而以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大境界,吾谓之混元之境。
贰拾捌
身法者,贵灵、捷。一身之功运乎于身,闪展之妙在乎于身。身法灵捷者,敌欲伤我而不得,我欲伤敌则忽至,妙不可言。身法宜仿蛇、鹤之吞吐、伸缩、闪展、腾挪。或依猿猴之敏捷,虎雄之雄伟,皆可成就。总要适宜于自身之天才禀赋。
贰拾玖
腿法者,贵活、快、硬、力、准、狠、稳、隐。活者,灵活也,收发自如,运转随意;快者,速度也,起腿如风,收腿如电;硬者,硬度也,双腿如铁,无坚不摧;力者,劲力也,击敌之外,伤敌之内;准者,准确也,腿随意发,落点随心;狠者,毒辣也,果断阴狠,专取要害;稳者,稳定也,落地生根,稳如磐石;隐者,隐蔽也,有如暗箭,伤人无形。腿法之用最宜连环、变化。腿法与手法并用,上惊下取,指下打上,更能发挥奇效,武者不可不知。腿法者,务求其柔而劲贯、灵而不拙。所谓“击人时,不着则柔,着人则刚”者,非在拙力,而在弹劲。弹劲之求,则在两腿柔而气贯也。踢腿击敌,非但要气贯神集,尤要有弹劲;所谓弹劲者,伸缩回力之劲也,弹者如簧。腿劲一发,既达目的,即借踢敌时之反挫力回弹。其出腿也速,收腿也疾,攻守皆备也。
叁拾
步法者,贵活、稳。步法活则身法捷,步法稳则身法灵,步法务求两足配合密切,周身配合密切,活中有稳,稳中有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进退随心。神意凝而筋骨就,则步法自然轻灵稳重。武术之步法,起脚轻灵,落脚稳重;起则轻灵中有稳重,落则稳重中似轻灵。步法之关键在于神意与裆胯,神意凝而裆胯活,则自然步法灵活沉稳,有若虎行豹走。步法者,非止是腿脚之移动,亦是身法之发挥。需巧妙地将足蹬地所产生之动力与身体之移动所产生之惯性动势巧妙配合,以求预兆小,速度快、动作连贯不间断。步法之诀窍在于速而不疾。
叁拾壹
与人交手,步法尤重。夫步法者,需活中有稳、稳中有活,稳活随心;轻中有重、重中有轻,轻重随意,可谓混元。步法宜足心涵空,五趾内扣,劲力上提,两足有如吸盘之吸附于地一般。盖因其劲力提中有沉,沉中有提,故其步法有如猫步鸡行,稳活随心,轻重随意。夫步法之移动时,不宜跳跃,两足不宜离地过高,双足宜与地面似接不接,若触不触,在不与地面产生摩擦之情况下尽量接近地面,似游舌滑行,又似轻舟行于湖面之上。如此则步法稳固,且可随时借地面之力,变化随心,快慢随意。
叁拾贰
手、眼、身、腿、步,虽分而论之,实为一体,不可强而分之。待功力深厚,周身一体,协调而进,互相配合,乃能发挥奇效。手、眼、身、腿、步,我名之曰“五法”。此五者不可偏废,总需协调而进,乃能有大成就。盖五法之各边际效果递减之故也。若欲使效果最大,需五法之边际效果等也。

10/08/2008

苦楼论拳 第二卷 交手要诀(3)



拾柒
以往屡见动作纯熟而技术练达之武者,因精神涣散、动作脱节,肌肉制约,敌情观念薄弱,频失战机,而难以进行持续而有效的打击。此运动之病态的根源即为缺乏拳术之意念。
拾捌
拳斗之时,意念不可不足,亦不可过盛。意念不足,则精神难以充分兴奋,注意力难以贯注,反应迟钝,动作散漫无力,且易出手容情,疑敌、惧敌,贻误战机,而致打击速度、力度欠缺,打击无效而反为敌乘。意念过盛,则神经系统反被抑制,肌肉反被制约,影响神意之敏锐,而致打击速度、力度、灵敏度下降。此外,意念过盛易致锋芒毕露,孤注一掷,加速疲劳。
拾玖
权术之意念不可不足,亦不可过盛,总以恰如其分为妙,如此则力度、速度、灵敏度俱佳,催己之功力处于最佳状态。同样地,身体亦不可过松或过紧,总以恰如其分为善。何以如此?盖因拳术意松有其优劣,拳术意紧亦有其优劣。然而拳术意松与拳术意紧之边际效果皆为递减,取其边际效果相等之均衡状态为最善。身体之松紧亦复如是。待功深后,则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合一,是为混元。拳斗之中,身体应化为战斗身,心神应化为战斗心。所谓战斗身与战斗心,便是在现有之功力下,使身心各部处于最佳状态。
贰拾
每与人斗,必沉着、冷静而机警、灵敏,不可一味求稳,有若鼠胆,贻误战机;亦不可一味求捷,有若疯狗,反为人制。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静如伏虎,动如飞龙为善。盖因稳与捷亦各有优劣,稳则弱攻而强守,捷则强攻而弱守,且其边际效果皆递减,取其边际效果相等之最优状态为善,必如捕鼠之猫,擒蛇之鹰,必如坐山猛虎,伏水蛟龙。
贰拾壹
与人交手需胆大、心狠。胆大者,大无畏也,胆气壮则心志坚,必攻无不克;心狠者,容情不出手,出手不容情,心狠则手辣,必战无不胜。每见功深而与人交手不能胜者,非是怯敌,则是手软,而致贻误战机,功不十一,反为人制。
贰拾贰
人言艺高人胆大,我言胆大人艺高。此两者相互促进。艺高者有恃无恐,自然胆大;胆大者能拼敢战,身心无拘,善将七分功力发挥至十成,自然艺高。然则亦有艺高而胆小,胆大而艺低者,何也?艺越高名越大,名越大越怕输,越有心理负担,十分之功力仅能发挥六分,焉能不败?故曰:不怕输,就怕输不起。或天生胆小怕事,不敢出手。此两者皆为不自信也。故曰:练武者先练脸,后练胆。练胆者,自信、胆气壮、敢拼搏;练脸者,脸皮厚,不怕输。练武者炼心,心坚则无坚不摧,所谓一胆二力三功夫,此之谓也。胆大者,若流于鲁莽轻进,不知进退,则出手毫无章法,不知攻防,不辨虚实,不懂强弱,自然输得快。故胆大还需心细,艺高而自信者方胆大;胆大而心细者方艺高。
贰拾叁
每与人交手需有杀心,杀心重、杀气盛,则气势劲,气势劲则胜;杀心弱、杀气弱,则气势衰,气势衰则败。盖杀气能乱敌之心,而坚吾之志;能弱敌之力,而盛吾之功。以盛击弱,以坚击乱,取胜之道也。然则日常不可有杀心,不可存杀气,否则为取获滥伤之门,不可不防也。故需多读书以化解之。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故古之武学大家多文武兼修。固然习文有助悟武理,习武有助通文理,另一方面则以武坚文之志,以文化武之杀。故古之武学大家日常似教书先生,每动手则如妖似魔。
贰拾肆
以上所论为拳斗之意念。然须知以上所述之意念非强力而为之,更非佯装假扮,其为真功之所现也,非修为深厚者不能为焉,否则乱己心神,必为敌败。武者须知炼身、炼心之道,待功深后,可入混元之境。此时神意集中于虚无,神意如鉴,无所想而无所不想,无所应而无所不应,无所不含,无所不容,无所不生,无所不克。心意如神,透悉天地。一切意念,运用随心,且不以意念为意念,心无所住。于此时也,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然非下功日久,功臻大成者不能为焉。

10/06/2008

苦楼论拳第二卷交手要诀(2)





世间所有理性的行为都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从大视角来看,一个行为的效益如果比为之付出的代价大,那么这个行为就值得去做,否则就不值得去做。当一切行为的收益与为之付出的代价相等的时候,就是均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和谐。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根除所谓的恶,而是让善恶处于均衡状态。因为根除所谓的恶要付出的代价极大,大到不可估量,如此以来根除所谓的恶的行为就是更大的恶。



武者习武、用武的目的也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所以武者要分清目的与手段。值其可杀,杀之可也,此时之杀是为了不杀,或说为了止杀,所以杀是手段,止杀是目的,而不是杀就是为了杀。一个所谓的恶人,如果劝其改恶从善或留之继续作恶的代价大于杀掉他的代价,我们就要杀掉他,这就是所谓的“值其可杀,杀之可也”,因为杀他的效益大于为杀他所付出的代价。然而生死大事,务必谨慎。人很多时候总是盲目的、鲁莽的、不理性的,有时会屈从自己的欲望与情感。所以一定要理智地将借口与理由分开,不要将借口当成理由,不要把两者混淆。

拾壹

上面我提到善恶之时,总是用“所谓的善”、“所谓的恶”来指代,因为世间本无所谓善恶,有的只是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立场。符合多数人的利益的即为善,与之相对的则为恶。此之分法虽属无奈,却也没更好的办法了。世间所有理性的行为都是以最小之代价取得最大之效益,从我的思想里,这个分法虽不至善,却代价最小,所以我接受这种分法。值其可杀,杀之可也。这篇交手要诀所讲的就是“值其可杀,杀之可也”之杀时,如何去杀的诀窍。须知此处之杀不一定就是要杀死对方,而更主要的是打败、制伏对方。

拾贰

武术格斗,只有一个目的,便是战胜对方。至于为什么格斗,这不属于武术格斗所要考虑的范畴,而应归于伦理学与哲学去思考。武术格斗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战胜对手。作为一个武者,你可以选择不去战斗,但一旦选择了去战斗,便应义无返顾地将自己化成战斗身与战斗心,此时心中别无他念,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战胜对方。

拾叁

所谓武学,便是有关武斗的学问;所谓武术,便是有关武斗的术法。所谓武斗,也便是搏击、格斗,即求胜之道,以最小之代价,博取最大之效果。

拾肆

与人交手,不外乎意、功、招、法。意者,格斗之精神、意念,贵冷静、沉着、机警、灵敏,功深者神意如鉴、神意如虎,神意集中于虚无。功者,格斗之功力,即速、硬、力、柔、稳、和,谓之六要。招者,即招式,格斗时用以击人之形。招式是功力之载体,千变万化,依功而成。法者,即格斗时的战略、战术,最贵活而准,因利而制权,恰如其分,而致随心所欲不逾矩。

拾伍

以往我与人交手时,必沉着而机警,杀气逼人,对方以为我是此道高手,心存疑虑、畏惧,出手之时十成功力发挥不到七成,纵然功深于我,也难以取胜,盖其所谓以意击人吧。

拾陆

拳术之意念,便是置敌于死敌之欲望,在道义允许的范围内,不择手段,不惜代价。训练中若无此意念,则出手毫无主宰、空洞无物、事倍功半;实战中若无此意念,则疑敌、惧敌,出手之功十不及一,频失战机,必不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