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08

苦楼行思录

三个月以来在阁楼闭关修行,与一切之外界世俗隔绝,思考自己以往之经历,关注自身之所思所想,偶有心得,辄做纪录,并不成章。后我之兄弟朱振华对此感兴趣,乃精心整理,成《苦楼行思录》以赠之。此篇只是其中节选,望能对诸友有所启发,方是我之大幸。


人的一生是由无数偶然组成的,而一个成功的人就在于把偶然变成必然。

听天命而尽人事。

天命由天不由我,我命由我不由天。

苦到极时强作乐,乐到极时偏生悲。

经历是财富也是负担,对于我偏是负担。所以向往庄子之洒脱。但我学不了庄子,我只能装庄子,或许庄子也只是装庄子吧。但又能怎么样呢?我还是装我的庄子好,总比装孙子强。(答江艳)

一个人一定要思考三个问题: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人生的目的就在于找到三者之间的均衡点。

当一种文化褪化为一门知识,这时何等可悲?!

西方人讲情调,中国人讲情趣。

此生饮酒为君醉

入道的不是技艺,而是心。入道的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当你用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至尽善尽美,合乎自然之理,入乎自然之境时,自然就入道了,只是有可能你还没有意识到你已入道了而已。入道之后,则不为技艺所拘,心无挂碍。入道的虽是心,而不是技艺,然而技艺精纯却是入道之基础,必须藉由技艺之途方可入道。不修技艺而妄言入道者,即使达到了你所谓之道,你所入的那个道也只是一个虚道,是苍白的、空洞无物的、了无内涵的,除了给道抹黑外没有任何意义。以渡舟过河喻之,道是河之彼岸,技艺则是渡河的那条小船,只有乘上这条小船你才能登上彼岸。当然渡河之小船有很多条,而你要找的是适合你的那条小船——也便是适合你的藉由入道的技艺。虽知登上彼岸便应舍船,然而舍船必须是在登上彼岸之后的事,切不可在未登上彼岸之前便妄自舍船,否则永远到不了彼岸。然而世之修道者多妄言入道,实不知何谓道,何谓入道,诚可悲也。世之最可悲者,非不知何谓道者也,而为自以为入道,却不知何谓道者也。

所谓理性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不要把借口当成理由,不要将两者混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岢于人。

你不能确定你所想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所以不要把你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你只要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就可以了。不要己所欲,施于人,只要己所欲,享于人就可以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处着眼,近处着手。战略要远,战术要短。

拿得起,放得下,可称智士;进得去,出得来,方为豪杰。

很多人都说自己想通了,其实他只是自以为想通了而已。

人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可是可恶之人又何尝不有可怜之处呢?

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好用自己的力量去得到,不要指望别人的施舍。

一个人的满意度等于所有除以所求。短期来说,你可能无法改变你的所有,但你可以改变你的所求,这便是修心。无欲者,所求为零,满意度则为无穷大,故云无欲则刚。

人生有三重境界:以苦为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在不防碍别人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世界上除了越好越好以外,没有任何越()越好一说。

我所信奉的是适用主义,简而言之便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我所说的话多数都是废话,王卷舒则说:给人启发的很多都是废话。废话之所以给人启发,正说明人并不总是理性的。一些显而易见的事物,人们偏偏视而不见;人们明明有正确的想法,却总不能按这想法去做事,往往做出错误的行动。如此说来,我的废话便不能算废话了,应为它们给人启发了,已经有了意义。

理性之所以有用,正在于大多数人往往是不理性的。

很多事情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困难,很多事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很多人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愚蠢,很多人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高明。

一个人,他本来是什么样的人,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他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是不同的。

凡做事,应该分清目的与手段,不要把两者混淆。要为了目的而手段,不要为了手段而手段。

可以说自己好,但慎言别人不好。

不怕输,就怕输不起。

相信但不迷信,怀疑但不狐疑。

口中常有断情酒,心头再无牵挂人。

喜欢的越来越多,动心的越来越少。

人应该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理想,应该自信。最终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概率却是最大。

有些人是可敬而不可学的。

聪明不等同于智慧,聪明练的是脑,智慧练的是心。越聪明的人离智慧往往越远。用心去悟,而不要只是用心去想。

关注你应该关注的,忽视你应该忽视的,是修炼身心的一个诀窍。

若想服人,自己的能力容许不足,但自己的自我修炼绝对不容不足。

把别人当傻子的人都是傻子。

思想上的最大悲哀就是别人牵着鼻子走,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形成强大的自我意识。

只要还没有成功就决不要掉以轻心;只要还没有彻底失败就不要轻言放弃。

在道义所允许的情况下,运用你所能运用的所有力量去达到你的目的。

谋而不诈;狡而不奸。

思考宜在头脑发热时,但行动务必要在心智冷静后。

爱你喜欢的人,尊重喜欢你的人。

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满足自己;在满足自己的条件下帮助别人。

把我当朋友的人都是我的朋友;不把我当朋友的人不配当我的朋友。

不要苛求你的朋友为你做什么,你会发现他已经为你做了很多。

对人勿要怀征服之心,对物务要怀征服之心。对人怀征服之心,得到的只有他们的反抗,等你放弃了征服之心,而用心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你就已经征服他们了;对物不怀征服之心,便无征服之斗志,也便无法征服它,这不能说明你是仁者,只能说明你是懦夫。

不求征服别人,但求征服自己。

不要妄言你不了解的事物,不要保守你所了解的事物。

这个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终归到底是属于我们的。

有时,主动的被动与被动的主动是更高境界的主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诀窍。

常听人说平常心三字,世人多以为平常心即日常之心。而我多番修炼身心,就己之体会,平常心实应为不住心,即《金刚经》所云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炼身心的要诀有两个:持之以恒久与持之以日常。

今日,突然悟及道家之道与佛家之禅之区别。虽不知确否,然亦为一时之心得,权记于此。道家之道在于将自己之身心化入自然万物之中;而佛家之禅则在于将自然万物化入自己之身心之内。道之与禅虽不同,然而其两者之不同亦为两者之同,道与禅皆求入乎自然之境,合乎自然之理,以至于天人合一。从此看来,此两者与儒家亦为不同之同。故入道者无待无己、身心无拘、自在逍遥;入禅者大智大慧、洞彻万物、身心无住。

曾经沈阳问我李志文算大师么。我回答是的。又问:何谓大师?我回答:能启发你思考,能触发你的智慧,能在你疑惑时指点迷津,能在你犹豫不定时给你定心,如此则可称大师了。

何谓自由?自由即孔子所谓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人的精力、体力、能力等等都是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有高峰态、低谷态和正常态之别。在做计划时不宜以高峰态作标准,否则所制定的计划难以持之恒久,且疲惫身心,得不偿失。以正常态为标准最善,否则,宁取低谷态为标准,不取高峰态为标准。

今日与东阳早餐后参祥聊天,意识到修身、修心还不够,还需修技,即修炼技艺。修技是修身、修心之拓展与发挥,此三者实为一体,不可强自分之。

提倡者不一定是实行者,有时恰恰相反。

成佛的不都是和尚。

东阳、小叶和我共进晚餐,谈到我将人生分成的三个境界:以苦为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东阳说道:尚有第四层境界。我续言:无苦无乐。东阳大喜,以为知己,彼此不言而可会心。然我续言道:无苦无乐已非人的境界,故略而不谈。

曾国藩一生修为曰:不动心。余不以为然,余所主张者曰:不住心。

东阳曾问我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回答:资源的最优配置。

西方之文化重想,东方之文化重悟。想是用头脑去想,悟是用身心去悟。可能这也是东方文化在传承上不如西方文化的一个原因吧。

过分地实施某种美德,往往会损害实施这种美德的能力。

商战明提倡将理想与世俗分开,但他并没有找到连接理想与世俗的桥梁,从而在理想与世俗之间徘徊、纠结、无奈、惆怅。我想我或许找到了这座桥梁。这座桥梁是由三根桥柱支撑的,一是理性,即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效益;二是分清目的与手段,为目的而手段;三是辨明借口与理由。只要弄懂这三点,我认为世俗本身就是通往理想之桥梁的桥身。

不要怨恨昨日之非,因为昨日之非的意义就是让你找到今日之是。

几乎所有人都希望他身边的人都是高尚的人,但这并不说明他们都想成为高尚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只是企图在别人的高尚中获取自身的利益;几乎所有人都期盼英雄的出现,但这并不说明每个人都崇尚英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希望得到英雄的庇护。

当你喜欢某种事物时,请仔细想想你真的喜欢它吗?不要只是叶公好龙而已。

这个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终归到底是属于我们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