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2008

苦楼论拳7


肆拾玖

兵法,有兵力之强弱;武学,有功力之深浅。兵法,“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武学,“明六要,而知功力之深浅,曰速、硬、力、柔、稳、和”。武者交手,需综合考虑此六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备周而制相应之战术,而能胜也。

伍拾

习武者最讲究能观敌之虚,察敌之漏;能避敌之强,惰敌之锐。以蛮打强进取胜,不为高明,正所谓击人一千,自损八百,此是下乘功夫。真正之高手能不战而屈敌。次则与人交手,能屈指胜人。

伍拾壹

习武者需善审时度势。功力深,然不会审时度势,功亦未大成也。功夫深者,审时度势上便会胜人一筹,从而能避敌之强,惰敌之锐,避实击虚,以实击虚,胜来易如反掌。

伍拾贰

吾尝与一位练习拳击之武友切磋武艺。习拳击者,上实而下虚,上肢力大而速快,然下盘却虚浮不稳。故吾避开与之近距离拳头之冲突,而用腿法击远速快之优势,将之逼至外围,攻其下盘,轻松取胜。吾亦尝与一位练习跆拳道之武友交流功夫。习跆拳道者,上下俱虚,下肢虽力大速快、灵活多变,却失于空虚漂浮,尤其上肢基本完全空虚。故吾利用八卦掌转掌功夫,避免与其进行腿法之比拼,寻其破绽突然进身,利用掌法速快力沉之优势,拱手胜之。与人交手,需知敌之虚实强弱,鉴以己之虚实强弱,制定相应之计,终能胜也。斯所谓知己知彼、避实击虚之计也。

伍拾叁

武者交手,往往弱小者可胜强大者,耄耋老者可胜孔武壮年,其理在乎前者善用避实击虚并局部相对优势之计也。武者交手,己力不如敌时,须动敌以计,以自己之强攻敌之弱也。譬如,可以己之手攻敌之指,以己之臂攻敌之手,以己之身攻敌之臂,而成局部相对优势之势也。有如田忌赛马,虽己之综合实力不及敌,然因合理布置,而成局部优势之局,亦足以胜敌也。

伍拾肆

然则武术中另有谚曰:“制稍不如制根,制根不如制身”。习武者讲究三节,举一身而言之,手臂为稍节,腰胯为中节,足腿为根节。分而言之,三节中又各有三节。如稍节之三节,则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中节之三节,则胸为稍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根节之三节,则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武谚有云:“三节齐,泰山移”,又云:“练武之时,因根动中,因中动稍,总需一气连贯也”,又云:“与敌交手时,需稍节领,中节随,根节催”。“制稍不如制根,制根不如制身”之言,意为控制敌之稍节不若控制敌之根节,控制敌之根节不若控制敌之身体。盖因运动学之理,人体之活动由大关节带动小关节,故控制了中节便控制了稍节,控制了根节便控制了全部。然则,稍节力量最小,中节次之,根节力量最大,此岂非与布成局部优势之计矛盾乎?实则,稍节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中节次之,根节活动范围最小、最笨拙。以此而论,稍节最难控制,中节次之,根节最易控制。其之关键在乎找准敌之力点,以己之强攻敌之弱也。斯可谓另一种局部之相对优势也。布成局部优势之计,非能神会而灵活运用不能为焉。

伍拾伍

武者交手,向来强调掌握主动权。占住先机,方能克敌制胜。故武谚有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又云:“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伍拾陆

内家功夫者讲究后发制人,以逸待劳。其能后发制人者,在乎敌来击我,其能触吾时,吾亦能触彼。敌之先动,吾可察其势而后动,有如挖好陷阱待敌来跳,巧妙非常。内家拳之高明者在乎看似被动,实则主动,以被动为主动,胜人于无形之中。然则非下功日久不能成焉。

没有评论: